中非高质量合作助力非洲可持续发展
2022-07-29 21:34

2022年7月22日,中国驻布隆迪使馆主办的第三届“我与中国”征文比赛圆满落下帷幕。布隆迪官方报《新生报》记者、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姆博尼汉库耶以《中非高质量合作助力非洲可持续发展》一文,夺得本届比赛最高奖项——“友谊奖”。该获奖作品译文如下:

2018年来到中国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这个国家深深震撼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向全世界证明了他们中的每一人都极富奉献精神,真正在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我通过各种途径所看到的、读到的、了解到的一切,使我不由地意识到,中国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与之开展合作最终实现自身发展国家。中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科技高度发达的典范,拥有世界一流享有盛誉的教育机构,已成为无数渴求知识、梦想美好未来的人向往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才决定参加第三届“我和中国”征文比赛,以参赛作品的形式阐述非洲应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最终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诸多理由

近些年,美欧等发达国家尤其是前殖民主义国家,以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土耳其新兴国家都在争相与非洲开展合作。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都声称自己希望看到非洲发展。但问题是,当涉及非洲可持续发展某些美西方国家却命令盟友不要与其他非洲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最近,一份禁止非洲国家与正在遭受美西方制裁俄罗斯开展双边合作的法案提交给美国议会,这一令人惊恐的例证足以证明上述某些国家根本没有真正把非洲发展列入对外合作议程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禁止非洲与另一个国家开展合作可能符合某些国家自身的利益可对非洲来说又能有什么益处呢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到 2100 年,三分之一世界人口将是非洲人。如今,超过50%的非洲人口是年轻人,这使得非洲成为最年轻、对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大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一个拥有远见卓识领导人的国家必定会精心规划如何与非洲开展合作。另一方面,非洲拥有最终选择权,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权在合作伙伴选择问题上对非洲指手画脚、无端干涉。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西方国家惯于相互勾连以阻滞非洲发展,我们是继续选择为了一己私利就可以毫不犹豫破坏非洲国家稳定的西方?还是选择那些支持非洲人自己选择发展道路且不附加任何约束条件的国家?

当前,非洲需要一个深思熟虑、平等谈判、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全新合作模式以便更好地把握当宝贵的发展机遇。非洲正面临恐怖主义、政治、经济动荡和环境危机等问题,并由此引发前所未有的内部对抗。鉴于非洲当前的迫切需求以及些国家不怀好意的觊觎窥伺,正确的做法中国作为开展良好合作的最佳选项。在与非洲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没有利用非政府组织或人权组织做文章,也没有附加任何不利于非洲的先决条件。相反作为非洲的好伙伴,中国坚持“真、实、、诚”正确义利观,秉持利益公正的理念,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非洲携手并进,努力实现双方的共同未来。

中国是唯一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考虑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国家。 中国许多非洲国家建造基础设施,大型中国公司发展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疾病横行、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及时提供医疗援助。中国作为一个强国,一贯支持“非洲人以非洲的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尊重非洲国家自由选择发展道路,从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与西方非洲的合作模式完全不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敢于为非洲发声,支持非洲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速工业化进程是非洲必须选择中国作为真诚发展伙伴的又一重要原因。非洲在自然资源方面极具发展潜力,但问题是,这些宝贵的资源或是被某些国家攫取或是被非洲人自己当作原材料直接出售,而直接出售加工的原材料有三个层面的损失。首先,原材料售价微不足道。其次,难以为当地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最后,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针对这些短板,中方正努力推进中非产业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同时鼓励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疫苗生产工厂就是中非工业化高效合作的一个绝佳例证

通过加强中非合作,学习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改革经验,可以带动非洲教育方式和教材的演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发展困境。这也非洲国家领导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百年间一个革命政党转变一个强大的执政党、如何在长期执政的同时保持与人民的紧密联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改革发展措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取得了成效,中国人民克服困难与挑战的做法世人瞩目,非洲人民未来应该考虑学习这一点。

通过加强中非合作,非洲发展目标和国家战略计划可以成为实现自身发展成就、向世界分享知识、思想和创新举措的金钥匙同时有助于中国加速实现其发展目标。同样,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负责、透明度和问责制,有助于所有的执政党更好规划未来愿景,完成历史使命。最后,加强中非合作可能还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反思历史、重塑文化、革新技术的机会,正是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始终独立自强,获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